1953年,沃森和克里克發(fā)現(xiàn)了DNA雙螺旋結(jié)構(gòu),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。
1963年,DNA雙螺旋結(jié)構(gòu)發(fā)表10年,喬舒亞·萊德伯格提出了基因交換和基因優(yōu)化的理念。
1972年,西奧多·弗里德曼,提出了基因治療是否可以用于人類疾病治療的假設(shè)。
1984年,Cepko CL成功設(shè)計出可以有效地將外來基因插入哺乳動物染色體的逆轉(zhuǎn)錄病毒載體系統(tǒng)。
1990年9月14日,美國國立衛(wèi)生研究院(NIH)批準第一個基因治療的臨床研究,四歲的Ashanti DeSilva第一個接受了腺苷脫氨酶缺陷導致的重癥聯(lián)合免疫缺陷(ADA-SCID)基因治療。此后,全世界大約有4000名患者參與了500多個基因治療的臨床試驗項目。
1999年9月13日,18歲的杰西·格爾辛格死于腺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引起的多器官衰竭,主要原因為免疫系統(tǒng)對腺病毒載體的過度反應(yīng)。FDA暫停了大部分臨床試驗,重新對基因治療的倫理和技術(shù)實施重新評估。
杰西·格爾辛格的死終結(jié)了基因治療的瘋狂大躍進時代,資本界的寒冬迫使研究者摒棄商業(yè)誘惑,重新回歸學術(shù)和理性。
2006年8月,美國《科學》雜志披露基因治療成功的治療了兩個患者的轉(zhuǎn)移性黑色素瘤,基因治療開始逐漸的走出困境。
基因治療1.0時代治療失敗的原因有2個,一是導入的重組基因被插入到基因組的錯誤位置,從而激活了致癌基因,二是因為載體病毒引起患者免疫系統(tǒng)的過度反應(yīng),從而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腦死亡。
基因治療2.0時代,研究人員使用了新型高效的病毒將新的重組基因轉(zhuǎn)運到細胞中,從而克服了1.0時代的很多問題。主要包括兩種基因療法,分別以治療LPLD的Glybera腺相關(guān)病毒載體(AAV)和治療SCID的Strimvelis 逆轉(zhuǎn)錄病毒(Retrovirus)或慢病毒(Lentivirus)載體為代表。所謂成也病毒,敗也病毒。
Glybera由非復制型腺相關(guān)病毒(AAV載體和包裹在其中的LPL重組基因組成。與杰西·格爾辛格致死的腺病毒載體不同,AAV來自細小病毒家族,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一類結(jié)構(gòu)最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,它編碼兩個末端的反向重復序列(ITR)中的cap和rep基因。AAV是非致病性的(大多數(shù)人攜帶這種無害的病毒),與腺病毒相反,大多數(shù)用AAV治療的人不會產(chǎn)生免疫應(yīng)答。
重組腺相關(guān)病毒載體(rAAV) 即將AAV中的cap和rep基因替換成目標基因,如Glybera中的LPL基因(見下圖),LPL基因不插入細胞的染色體中,作為獨立的DNA自由漂浮保留在細胞核中。由于AAV僅含衣殼蛋白和目標基因,因此具有安全性好、宿主細胞范圍廣(能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細胞)、免疫源性低,在體內(nèi)表達外源基因時間長等特點,成為現(xiàn)階段在世界范圍內(nèi)應(yīng)用最廣的基因載體。目前進入臨床三期主要涉及的治療領(lǐng)域有遺傳性視網(wǎng)膜營養(yǎng)不良、血友病等。
提到AAV就不得不提此領(lǐng)域的先鋒賓夕法尼亞大學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omprises),沒錯,就是和藥明康德在費城合作建設(shè)145,000平方英尺cGMP工廠的那個。Penn發(fā)明的AAV2.0技術(shù)(Glybera為AAV1.0傳統(tǒng)技術(shù))已授權(quán)給REGENXBIO(NSDQ:RGNX)進行商業(yè)化開發(fā),已經(jīng)研發(fā)出100種以上AAV亞型,約70%處于臨床階段的rAAV項目均采用此技術(shù)平臺,已經(jīng)和REGENXBIO合作的公司有ADVERUM、AVEGIS、AUDENTES、SHIRE、BIOGEN、DIMENSION、ESTEVE、LYSOGENE、VOYAGER。目前,Penn公司已發(fā)明AAV3.0技術(shù):擁有更強的遞送能力和效率,更低的免疫原性,更適合基因組編輯,從而能靶向干細胞和祖細胞(見下圖)。
在歐洲估計每年約15名患者發(fā)生ADA-SCID,在美國約為12名,常規(guī)的酶替代療法需要每周注射。Strimvelis是第一種離體造血干細胞(HSC)基因治療,從患者提取造血干細胞并純化,刷選僅表達CD34 的細胞,然后用含有人腺苷脫氨酶基因(ADA基因)的逆轉(zhuǎn)錄病毒GSK2696273 (MoMLV)轉(zhuǎn)導,然后再輸注到患者體內(nèi)(CD34 的細胞濃度為1-10百萬個/ml)。這些細胞在人的骨髓中生根,復制并產(chǎn)生成熟的細胞并產(chǎn)生正常起作用的腺苷脫氨酶蛋白。目前18例接受Strimvelis治療的ADA-SCID患者仍然存活。一項關(guān)鍵性研究顯示,所有兒科ADA-SCID患者接受Strimvelis治療后3年的存活率達100%。Strimvelis只需給藥一次,而且不依賴于第三方捐獻者,不存在因排斥引發(fā)的免疫不相容風險。
逆轉(zhuǎn)錄病毒在癌癥和干細胞基因療法中被廣泛使用,可以通過表達質(zhì)粒轉(zhuǎn)導cDNA和shRNA。大多數(shù)轉(zhuǎn)染質(zhì)粒來自MoMLV(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)或MSCV(鼠干細胞病毒),其包括包裝基因 (Gag-Pol) 和包膜基因(ENV)(見下圖)。 Gag是結(jié)構(gòu)性前體蛋白, Pol是聚合酶, ENV可以被改造(不攜帶表達病毒蛋白的基因),從而改變感染性。長末端重復序列(LTR)基因的存在,其促進重組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。
慢病毒(Lentivirus)屬于逆轉(zhuǎn)錄病毒的一種,和普通逆轉(zhuǎn)錄病毒不同,可以感染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的哺乳動物細胞。慢病毒的轉(zhuǎn)染需要同時存在包裝輔助質(zhì)粒和包膜輔助質(zhì)粒制粒(見下圖),其中VSV-G包膜輔助質(zhì)??梢允孤《靖腥靖鼘挿秶募毎,F(xiàn)階段慢病毒研究發(fā)展得很快,大量使用慢病毒載體的基因藥物已經(jīng)進入臨床III期,主要涉及治療領(lǐng)域有腦白質(zhì)腎上腺營養(yǎng)不良癥、地中海貧血、粘多糖病等。
2014年4月,美國FDA授予Celladon公司旗下的心衰基因療法MYDICAR“突破性療法”認定。這是FDA首次批準的基因療法。
2014年11月,FDA授予Spark Therapeutics公司在研產(chǎn)品SPK-RPE65“突破性療法”地位,用于治療由于RPE65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先天性利伯氏黑蒙癥患者的夜盲癥。
2015年2月,F(xiàn)DA授予BLUEBIRD公司的LentiGlobin BB305“突破性療法”認定,治療地中海貧血病的基因治療。
2016年7月,F(xiàn)DA授予輝瑞和Spark共同研發(fā)的B型血友病試驗性新藥SPK-9001 “突破性療法”認定。
2016年7月,F(xiàn)DA授予AveXis公司在研新藥AVXS-101“突破性療法”認定,用于治療 I 型脊髓性肌萎縮癥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SMA)的兒童患者。
2017年1月,F(xiàn)DA授予uniQure 公司AMT-060“突破性療法”認定,用于B型血友病的治療。
2017年2月,F(xiàn)DA授予Tocagen公司其在研療法Toca 511 & Toca FC“突破性療法”認定資格,用于治療復發(fā)性高級別膠質(zhì)瘤(high grade glioma)。
目前,美國尚無真正意義的基因治療藥物上市(反義核苷酸等除外),截止2017年3月,正處于臨床III期的藥物有13個,其中造血干細胞(HSC)治療領(lǐng)域3個、肝基因相關(guān)領(lǐng)域1個、視網(wǎng)膜基因治療領(lǐng)域2個、腫瘤領(lǐng)域4個、神經(jīng)性疾病領(lǐng)域3個(見下表。微信消息發(fā)送“基因療法”,可獲得Excel版詳細pipeline的下載鏈接)。
處于III期階段的基因治療藥物
注:數(shù)據(jù)來源Cortellis,此表不包含反義核苷酸、核酸適配體、腫瘤疫苗、CAR-T、溶瘤病毒、干擾RNA
在基因治療領(lǐng)域,Spark和Bluebird為當之無愧的兩大明星,分別代表了AAV載體技術(shù)平臺和Lentivirus載體技術(shù)平臺的領(lǐng)頭羊。
Spark為AAV載體的死忠粉(見下圖),其治療視網(wǎng)膜疾病的SPK-RPE65已經(jīng)完成三期臨床,預(yù)計2017年早期向FDA遞交生物制品許可申請(BLA),有望成為第一家邁入美國市場的基因療法新創(chuàng)公司。Spark還擁有處于I/II臨床階段的SPK-7001(脈絡(luò)膜缺失癥)、SPK-8001(A型血友?。?、SPK-9001(B型血友?。?,均采用AAV病毒作為載體。
Bluebird為Lentivirus載體的堅決擁護者(見下圖),治療ALD的Lenti-D和治療β地中海貧血的LentiGlobin均處于三期臨床招募階段,盡管LentiGlobin在β地中海貧血中的前期臨床數(shù)據(jù)不理想,導致其股價從194美元一度跌至35美元,但是其治療鐮狀細胞疾病的臨床(NCT02151526)在2017年迎來開門紅,3月2日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》期刊報道一名15歲患有兩年鐮狀細胞貧血癥的法國少年,在接受LentiGlobin治療后,該男孩已能夠產(chǎn)生足夠多的正常血細胞。
同時,Bluebird還擁有癌癥免疫治療和基因編輯兩大技術(shù)平臺,其中CART治療藥物BB2121已經(jīng)進入臨床階段。
以下為部分基因治療公司的Pipeline,項目太多,在此不做具體介紹。
1
uniQure
2
Gensight
3
VBL
4
Anges
5
Orchard
6
BioMarin (關(guān)注BMN270)
7
lysogene
8
Tocagen
9
regenxbio(AAV2.0技術(shù))
10
Moderna(mRNA技術(shù))
Cortellis數(shù)據(jù)庫收錄的以Gene therapy為關(guān)鍵詞的藥物統(tǒng)計結(jié)果見下圖,處于發(fā)現(xiàn)階段的項目高達974項,處于臨床階段的474項,處于上市及注冊階段的18項。
上述項目與基因治療相關(guān)的公司高達95家(如下表所示),但也可謂是百家爭鳴,良莠不齊。
AAV Vectors | 4D Molecular Therapeutics |
Abeona Therapeutics | |
Acucela | |
Adverum Biotechnologies | |
Agilis Biotherapeutics | |
AGTC | |
Allergan (Retrosense Tx acquisition) | |
Audentes Therapeutics | |
AveXis | |
Biogen | |
BioMarin | |
CombiGene | |
Dimension Therapeutics | |
Esteve | |
Freeline Therapeutics | |
Genethon | |
Gensight Biologics | |
Global BioTherapeutics | |
Homology Medicines | |
HORAMA | |
Lysogene | |
Milo Biotechnology | |
NightstaRx | |
Pfizer (Bamboo Tx acquisition) | |
REGENXBIO | |
Shire | |
Solid Biosciences | |
Spark Therapeutics | |
Theragene Pharmaceuticals | |
uniQure | |
Voyager Therapeutics | |
Lenti/Retroviral Vectors | Adaptimmune |
AVROBIO | |
Bellicum Pharmaceuticals | |
bluebird bio | |
Calimmune | |
Celgene | |
Cellular Biomedicine Group | |
Cellectis/Pfizer | |
Celyad | |
Editas Medicine | |
EMD Serono | |
Errant Gene Therapeutics | |
Fate Therapeutics | |
Fibrocell Science | |
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 | |
Genenta Science | |
GSK | |
Immunocore | |
Insulete | |
Juno Therapeutics | |
Kite Pharma | |
MaxCyte | |
Medigene | |
NexImmune | |
Novartis | |
Opexa Therapeutics | |
Orchard Therapeutics | |
Oxford BioMedica | |
Poseida Therapeutics/Janssen | |
Rocket Pharma | |
Takara Bio | |
Tocagen | |
Unum Therapeutics | |
ZIOPHARM Oncology | |
Adenoviral Vectors | Angionetics (Taxus Cardium |
Pharmaceuticals) | |
Cell Medica | |
GenVec | |
Global Biotherapeutics | |
Aevi Genomic Medicine (formerly | |
Medgenics) | |
PeriphaGen | |
Renova Therapeutics | |
Genome Editing | Biogen |
bluebird bio | |
Caribou Biosciences | |
Cellectis | |
CRISPR Therapeutics | |
Casebia Therapeutics (Bayer/CRISPR) | |
Editas Medicine | |
Homology Medicines | |
Intellia Therapeutics | |
Poseida Therapeutics | |
Precision BioSciences | |
Sangamo Therapeutics | |
Universal Cells | |
Enabling Platforms | Aldevron |
Brammer Bio | |
Cell Design Labs | |
Cognate BioServices | |
EMD Millipore | |
Intrexon | |
Lonza | |
PCT Caladrius | |
PharmaCell | |
Synpromics | |
ThermoFisher Scientific | |
WuXi AppTec |
據(jù)Informa統(tǒng)計,2016年全年基因療法相關(guān)企業(yè)融資共計28億美元,相比2015年69億美元出現(xiàn)大幅下降。下圖為近三年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的融資總額, 2016年IPO融資情況如下:Intellia $124.2M 、Editas $108.6M 、AveXis $95M 、Audentes $85.1M 、CRISPR $56M 、GenSight €45.2M 、TiGenix $35.7M 、MaxCyte $14.2M 、Cellect $8.4M。
相比作為基因治療元年的2015年,2016年融資熱度的減少對基因治療長遠來說未必是壞事,基因治療需要一個量變到質(zhì)變的過程!
?
雖然目前已經(jīng)針對多種罕見的疾病成功開發(fā)出了基因療法,像SCID和血友病這樣的疾病,這些罕見病都已明確基因突變。但是對于那些具有復雜遺傳病因的常見疾病,開發(fā)對應(yīng)的基因療法則更加困難,諸如阿爾茨海默病、糖尿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,它們不僅涉及到多個基因,并且在患有同種疾病的不同病人中,對應(yīng)的基因突變還不完全相同。2015年4月,Celladon宣布其心衰藥物Mydicar 在一個叫做CUPID2二期臨床徹底失敗,F(xiàn)KD 也暫停了其SCH 721015心衰的適應(yīng)癥。
盡管基因治療路途坎坷,但是隨著crispr/cas基因編輯技術(shù)、mRNA新型藥物技術(shù)的應(yīng)用和載體技術(shù)的不斷完善,相信基因治療徹底治愈常見疾病終究不會是技術(shù)問題,只是時間問題罷了。
參考文獻: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Gene_therapy
https://www.technologyreview.com/s/603498/10-breakthrough-technologies-2017-gene-therapy-20/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trimvelis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lipogene_tiparvovec
https://www.med.upenn.edu/gtp/
Copyright ? 2025 深圳市優(yōu)普惠藥品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互聯(lián)網(wǎng)藥品信息服務(wù)資格證書:(粵)-非經(jīng)營性-2023-0304